跳转到内容

心理自我

关于“我”的问题,即我是什么,那个思考、感受和行动的东西,是我们必须自我探索才能深刻了解的。

到处都有非常吸引人和令人着迷的理论;然而,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,这一切都毫无用处。

学习天文学或稍微放松一下阅读严肃的作品是很吸引人的,然而,成为一个博学的人却对自己一无所知,对“我是”一无所知,对自己所拥有的这种人类个性一无所知,这是很讽刺的。

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思考自己想思考的东西,被错误地称为人的智力动物的主观理性可以做到任何事情,它可以把跳蚤变成马,也可以把马变成跳蚤;许多知识分子都在玩弄理性主义,但最终又如何呢?

博学并不意味着有智慧。无知的智者多如杂草,他们不仅不知道,而且甚至不知道自己不知道。

所谓的无知的智者,指的是那些自以为是、甚至不了解自己的人。

我们可以就心理学中的“我”进行漂亮的理论研究,但那并不是本章我们真正感兴趣的。

我们需要通过直接的方式了解自己,而无需经过令人沮丧的选择过程。

如果我们不时时刻刻、从一个瞬间到另一个瞬间地自我观察自己的行动,这是不可能实现的。

这不是要通过某种理论或简单的智力推测来看待我们自己。

直接地、如实地看待我们自己才是最重要的;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真正了解自己。

虽然看起来不可思议,但我们对自己是错误的。

许多我们认为没有的东西我们却拥有,许多我们认为拥有的东西我们却没有。

我们已经形成了关于自己的错误概念,我们必须进行清点,以了解我们多余的是什么,缺少的是什么。

我们假设我们拥有某些实际上并不具备的品质,而我们所拥有的许多美德,我们却确实忽略了。

我们是沉睡的、无意识的人,这是最糟糕的。不幸的是,我们对自己评价很高,甚至没有怀疑我们正处于沉睡状态。

神圣的经文坚持需要觉醒,但没有解释实现这种觉醒的系统。

最糟糕的是,许多人已经阅读了神圣的经文,甚至不明白他们正处于沉睡状态。

每个人都认为自己了解自己,但他们甚至没有想到存在“多数的学说”。

事实上,每个人的心理“我”是多重的,总是变成多个。

我们想说的是,我们有许多“我”,而不是像无知的智者通常认为的那样只有一个。

否认“多数的学说”就是自欺欺人,因为事实上,忽视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内在矛盾是荒谬至极的。

“我要读一份报纸”,理性的“我”说。“去他妈的报纸”,运动的“我”喊道,“我宁愿去骑自行车”。“什么自行车,什么热面包”,第三个不和谐的声音喊道,“我宁愿吃东西,我饿了”。

如果我们能从头到脚地在镜子里看到我们自己,我们就会以直接的方式发现“多数的学说”。

人的个性只不过是一个由隐形线控制的木偶。

今天发誓永远热爱灵智学的“我”,后来被另一个与誓言无关的“我”所取代;然后这个人就退出了。

今天发誓永远爱一个女人的“我”,后来被另一个与誓言无关的“我”所取代,然后这个人爱上了另一个人,纸牌屋倒塌了。被错误地称为人的智力动物就像一所住满许多人的房子。

多个“我”之间没有任何秩序或和谐,它们彼此争吵并争夺霸权。当其中一个“我”获得对有机机器主要中心的控制权时,它会觉得自己是唯一的,是主人,但最终会被推翻。

从这个角度来看,我们得出的合乎逻辑的结论是,智力哺乳动物没有真正的道德责任感。

毫无疑问,机器在特定时刻所说或所做的事情,完全取决于当时控制它的“我”的类型。

据说拿撒勒的耶稣从抹大拉的玛利亚的身体里驱赶出了七个恶魔,七个“我”,是七宗罪的活生生的化身。

显然,这七个恶魔中的每一个都是军团的首领,因此我们必须得出结论,内在的基督能够从抹大拉的身体里驱逐出数千个“我”。

反思所有这些,我们可以清楚地推断出,我们内心唯一值得拥有的就是本质,不幸的是,它被禁锢在革命心理学的所有这些多个“我”之中。

令人遗憾的是,本质总是根据其自身的禁锢来运作。

毫无疑问,本质或意识(两者是同一件事)正处于深度睡眠之中。